字體:
大
中
小 發表日期:2017-06-26 11:44 評論:0 點擊:1332
這幾天,鋼鐵網站都在轉載這條消息:中坦合資的基魯瓦鋼鐵廠投產。但報道內容語焉不詳。阿杜深扒了一下,歡迎知情者補充。
1、地理位置:坦桑尼亞濱海省KIBAHA縣姆蘭迪濟鎮往南6公里,占地面積300畝
2、注冊時間:2014年1月
3、投資:2億元
4、股份:中方75%,坦方25%
5、產能:軋鋼50萬噸,產品:螺紋鋼、盤螺、線材
6、總經理:河北滄州人 王樹生
以下為《環球時報》采訪王樹生文章。
我在坦桑尼亞鋼鐵業的淘金記
現在的中國鋼鐵企業不同于往日,全球鋼鐵產能都嚴重過剩,許多國家鋼企都在琢磨怎樣去產能、轉移產能。我在坦桑尼亞的企業基魯瓦鋼鐵集團,最近幾年被當成轉移產能、規避歐美反傾銷的樣板工程,但企業登陸非洲大陸,從無到有,也經歷一番挫折。
2013年,我還在北京做鋼鐵貿易,當時全球產能過剩苗頭已現,生意也不好做。國家推出“一帶一路”倡議,號召企業去非洲發展產能合作。一個在坦桑做了多年生意的朋友也告訴我,來坦桑吧,這里缺一個像樣的鋼廠。沒過多久,我就動身去了坦桑。
對當地鋼鐵行業做了詳細的調查之后,我發現坦桑尼亞鋼鐵市場的確不飽和。這個國家正在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首先就需要大量鋼筋水泥。但當地企業技術不行,鋼鐵主要還是依賴進口,年需求量達到180多萬噸。當地的勞動力成本也很便宜,雖然也在逐年上升,但比國內便宜不少。
2014年9月,我的企業開始點火生產,但首先發生的一件事讓我哭笑不得。當地工人頭一次看見燒得通紅的鋼鐵在軋制過程中從軌道中快速穿過,竟然被嚇跑了。而在接下來的經營過程中,中坦兩國文化差異也讓我備感困惑。當地人不按常規出牌讓我很頭疼,中國人上下班時間嚴格,但是當地人上下班很難準時。此外,中方工人也因為不了解當地風俗差點闖禍。有一次,幾個中國工人買了一頭豬準備殺,但還沒動刀子,當地人就沖出來阻止了。因為當地穆斯林占的比重較大,中國工人不了解情況,好在及時道歉,這場風波才平息。
目前,我的公司第一期年產量大概在30萬噸左右,在當地來講算是大型鋼廠。至少在3年內,我們還不打算借助非洲出口到歐美等國家,因為坦桑本地市場還沒有飽和。
對于想轉移產能到坦桑的中國鋼鐵企業,我有幾點建議:第一,必須先過來調查一下當地的市場,盡量在當地找到合伙人,選址也要靠著港口;第二,了解當地風俗文化,會少走很多彎路;第三,投資預算要高出國內,鋼廠的很多設備、零件都需要通過海運從國內運過來,這會拖長投資時間;第四,當地電力匱乏,中小型鋼鐵企業發展更容易一些,大型企業則比較困難。
總體來說,坦桑尼亞像中國上世紀90年代,各行業投資機會都很多,最明顯的就是建筑行業開始發展,家庭裝修使得當地瓷磚需求量很大,近期就有中資準備辦瓷磚廠。除了中企,印度在坦桑尼亞當地的投資也很多,歐美企業也有。相比之下,中企在當地名聲很好,不拖欠工資。基本每一家中企都在當地做慈善、建學校、建教堂等等。來坦桑發展的中企要注意,賺到錢,也要學著回報。(口述者為坦桑尼亞基魯瓦鋼鐵集團總經理王樹生,文章由環球時報記者楊沙沙采訪整理)

杜可度,非常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