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美食】老鼠與蟑螂
字體:
大
中
小 發表日期:2006-12-17 11:52 評論:1 點擊:2468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有個電視系列《恐懼因素》(fear factor),里面經常有比賽吃活的蟑螂老鼠之類的項目,獲勝者可得到5萬美元的獎勵。真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了。但是廣東人,他寧愿不要五萬美元,也要做勇夫。
先說廣東的老鼠,有一次我們去吃““黑豆田鼠煲”,一位前輩邊喝酒邊說吃老鼠的歷史: "第一次,是在困難的歲月。那時能吃上一頓肉就不錯了,即使是老鼠肉也是好的!有一陣子,我家鬧耗子(老鼠),晚上吵得全家都睡不好覺,于是就弄了個鼠籠套耗子。一連幾天套的都是中、小的,全丟到垃圾桶了。一天半夜,套了一只約兩斤重的特大老鼠。我奶奶(老廣稱啊婆)是馬來亞歸僑,大概從小在那邊就吃過這東西。她不舍丟掉了,連夜就褪毛、收拾,就用咖喱把它做熟了。肉香饞著我們,咋也睡不著,兄弟們紛紛起床圍著奶奶要吃。奶奶原想第二天晚飯吃的,但拗不過我們,就干脆盛出來讓我們吃了。也許是久違肉了,也許我奶奶做的馬來亞風味好吃,兄弟幾個吃得格外香。這以后,我們再想吃鼠也吃不著了——再套不上了"!
"后來,我在海南接受“再教育”時,見當地老鄉下地時腰間掛的竹簍里放著幾支鐵簽,開始不知啥用途,后來才明白了——是穿老鼠用的。他們在田間捉到田鼠,就用鐵簽從鼠肛門穿過去把鼠帶回家。回家后,就直接把穿鼠的鐵簽架在火上燒。當鼠表面燒焦后,就在地上敲打,這樣鼠毛就全沒了。之后再給鼠開膛破肚去掉內臟,用兩條小竹簽把鼠體撐開再放到火上烤。這時,全家的小孩都不會到外面淘了,都會圍在火爐旁流著口水、看著大人烤老鼠。我聞著確實很香,但不敢嘗,更不能與貧下中農子女爭“美味”!后來實在忍不住了,向老鄉拿了一小塊,那個香啊!現在回味起來都。。。。。"
現在廣東人吃老鼠的人大大下降了,一個是因為“非典”;二是廣東人只吃田鼠,但有一段時間,廣州的打工仔可忙壞了——白天打工,晚上套鼠。據說一只鼠賣到飯店是3--5元。難怪那陣廣州的下水道口一到夜間,就擺上套鼠籠。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全市滅鼠呢!
現在要吃也只吃臘鼠干,在東莞道窖每年秋、冬有大量臘鼠干賣,如果你的頭發是“地中海”式的那就一定要吃的,效果真的不錯。
至于北方人說廣東名菜三吱菜(就是剛出生的小老鼠沒開眼,活著吃----夾起來聽一聲“吱”,蘸作料聽一聲“吱”,擱嘴里一嚼又聽一聲“吱”。這種東西我問過很多美食前輩,誰也沒有見過。肯定是編出來的,廣東只要那種長毛幼鼠泡酒,專治跌打損傷,對陳舊性扭傷有奇效!不是用來吃,只是涂在扭傷的地方。"本草綱目"中對此就有記載,稱為"家鹿"的這種東西。功效是壯陽、生發,治傷。
再說吃蟑螂!家里常見的”小強“,當年有前輩看見過有賣專捉蟑螂的小竹籠。人們捉住蟑螂后,用開水燙死,再丟到燙的爐灰里烤熟后吃。看吃相很香。反正我是沒有見過這種吃法。
廣東人吃的是"水蟑螂"其實只是蟑螂的很遠的八竿子也打不著的親戚.蟑螂,在白話字讀音叫"喀扎",這兩個字我沒法打出來,寫出來應該象甲由,但是中間那一豎是不到頭的.嚴格地說,"水蟑螂"應該是金龜子的堂兄弟,小時侯我們叫它"海陸空",即會飛會爬會潛水.它的表哥蟑螂會潛水嗎?蟑螂翅膀外是兩片軟的翅,而"龍虱"外面是兩片硬的護甲,真正飛的是里面的軟翅;和"花大姐"一樣,所以它們應該屬于"甲蟲"一類東西,蟑螂估計和螞蚱蟈蟈的血緣關系比較近乎!所以廣東人也不不以它們看成是蟑螂的親戚,管它們叫"龍虱"____意思是龍身上的虱子!制作的方法很特別;據說是可以治小孩尿床,男人吃了可壯陽.以前在電影院外賣小吃的眾多食品里,"和味龍虱"與"桂花蟬""南乳花生"是我們最愛吃的東西!可惜現在的電影院只剩下垃圾食品品爆米花了。
有一次,一位北方的大哥來玩,我帶他到南郊番禺的大排擋吃爽蟮,外加”水蟑螂“。開始他不敢吃,在我們的鼓勵下,先是小心地嘗了一個后,覺得味道不錯就收不住口了。待回到賓館,麻煩就來了——先是肚痛,接著是嘔吐。吐的全是水蟑螂殘骸,著實讓人惡心。我想這位仁兄這輩子再也不敢吃這類昆蟲了!
※ ※ ※ 本文純屬【tanycom】個人意見,與【鋼之家鋼鐵博客】立場無關※ ※ ※
|
評論人: 開心 發表時間:
2006-12-22 14:30 |
最后一段真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