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大
中
小 發表日期:2016-06-07 21:57 評論:0 點擊:1222
來源:果殼網
http://www.guokr.com/ [align=left][color=rgb(51,51,51)]如果要附會上地支紀年月的習俗,倒也不妨這么說,不過“猴年馬月”這個詞本身可和陰歷的明年五月沒關系。[/color][/align][align=left][color=rgb(51,51,51)]先說地支紀年月。在早期,干支僅僅是用來紀日的。我們在甲骨文及早期金文中已經找到了大量的干支紀日的例證,還出土了干支表。
[/color][/align][align=left][color=rgb(51,51,51)]在需要紀年的時候,我們卻另有一些方法。在早期,除了大事紀年、帝王紀年等方法以外,還存在一種“歲星紀年”。所謂“歲星”,就是太陽系第一大行星木星。古人發現,從地球上觀測的話,木星大約每12年運轉一個來回,于是就設定了一種歲星紀年法,沿黃赤道(東漢以前,中國的人沒有注意到黃道與赤道有度差,所以這里說不清是黃道還是赤道)自西向東(因為以地球為參照系的話,歲星是自西向東公轉的)將周天等分為12份,分別起名叫“星紀”、“玄枵”、“娵訾”、“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和“析木”。歲星在其中某一區域的時間,就叫歲在某某。[/color][/align][align=left][color=rgb(51,51,51)]然而,古人還另有一套從東到西將周天劃分為十二等份的“十二辰”體系。這個“十二辰”與十二地支對應,十分受人們歡迎。古人為了調和歲星紀年法的周天劃分和十二辰體系,便假設了一顆與歲星公轉方向恰好相反,公轉周期相同的行星,稱為太歲星。這顆太歲星上有個太歲神,是個主張穩定壓倒一切的神仙。它所在的方位,以及與這個方位180°相反的方位,人們必須循規蹈矩,不能有什么特別的舉動,比如出行、建造或者嫁娶虐狗都是絕對不可以的。所謂“太歲頭上動土”,就是說在太歲所在的方向搞土木工程建設,這樣會“犯太歲”,容易倒霉,特別是容易猝死。言歸正傳,這里的十二辰雖然與地支完全對應,但大概是為了避免與紀日的干支混淆,它自有一套更詭異的名字,分別叫“困敦”、“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洽”、“涒灘”、“作噩”、“閹茂”和“大淵獻”。《離騷》的開頭“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的句子,這里這個“攝提”就是太歲紀年的歲辰名,對應著地支里的“寅”。這套體系也叫“歲陰”。此外,古人還發明了若干套對應天干的“歲陽”體系,和歲陰配合起來使用。歲陰共有12個,歲陽共有10個,最小公倍數是60,這樣60年一周期,使用起來就比較方便了。[/color][/align][align=left][color=rgb(51,51,51)]后來,西漢人發現歲星紀年有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木星的公轉周期不是正好12年,而是4333天,約合11.86年,跟12年其實差得還挺多,時間久了的話誤差會非常大。這就是著名的“歲星超辰”現象,這給我們記錄時間,以及研究歷史,都造成了很大的困難。然而,由于地、木距離遙遠,我們很難與木星談判,要求其修正轉得快一點公轉周期。此外,古人的歲陽體系比較混亂,這造成了更多的困惑。結果,古人干脆放棄了以木星為基礎的歲星紀年和太歲紀年兩種紀年法,徑而采取干支來紀年。[/color][/align][align=left][color=rgb(51,51,51)]有道是“善推”“而已矣”,現在,既然干支也能紀年了,當然也能紀月、紀時。于是干支法就可以紀錄上至年份,下至時辰的四個時間尺度了。我們經常聽到的類似于“我和按時交稿八字不合”的說法,這其中所謂“八字”,就是出生時間的年、月、日、時分別所屬的干支。其中月的地支是按照北斗七星的“斗柄”所指的歲辰來確定的。斗柄指子,就是建子之月;指丑,則是建丑之月。[/color][/align][align=left][color=rgb(51,51,51)]那么,哪個月是農歷正月,也就是一年的開端呢?這一點,不同的古代歷法,規定是不同的。據傳說,夏歷的正月是建寅之月,殷商歷法是建丑之月,周歷則是建子之月。漢代太初歷以后,中國的陰歷,也就是以月相周期為準,一月固定有30天,平年有360天的那種太陰歷“農歷”,一直都繼承者以建寅之月為正月的習慣。即使到了今天,紫金山天文臺頒行的陰歷,仍然是以太陰為準。[/color][/align][align=left][color=rgb(51,51,51)]生肖系統最晚起源于秦代。在睡虎地及放馬灘出土的秦簡中,已經分別出現了“十二獸”的蹤影,內容與后世的十二生肖大同小異。不過在當時,十二獸是用來紀時的。后世則主要使用生肖配合地支來紀年。不過既然生肖可以搭配地支使用,那么理論上地支能記錄的,生肖也都可以,所以說陰歷明年五月是“猴年馬月”,并沒有什么問題。[/color][/align][align=left][color=rgb(51,51,51)]然而,“猴年馬月”本身和這個并沒有什么關系。從宋代開始,古人經常會將不可能,或難以預期的年份稱為“驢年”。這大概是取生肖中沒有驢的意思。比如《景德傳燈錄》(這是一本佛教書)卷七記載唐代南祖山的寶云禪師點化別人的風格清奇,每當有僧人向他求道,寶云都面壁不答,說是這樣就可以讓求道者找到問題的答案,后來,佛教禪宗的開創者之一,著名的南泉山普愿禪師在回答如何評價南祖面壁的行為時說:“我尋常向僧道‘向佛未出世時會取’,尚不得一個半個,他恁么地驢年去?”大意是他用佛未出世時的狀態向僧人講述佛理,僧人能聽懂的尚且很少;要像南祖寶云那樣打啞謎,得到驢年才能有人因此得悟。后來,人們將兩個字的說法擴展為四個字,取與驢同屬,外觀相似的馬來互文,產生了一個“驢年馬月”的成語。例如《布水臺集》卷二十:“羅訶三藐三佛陀,驢年馬月不為多”。而這個成語訛變成猴年馬月的形態,據我所知,則是近代才發生的現象。[/color][/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