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大
中
小 發表日期:2016-05-30 16:42 評論:1 點擊:2384
路透社上周五援引中國外交官員稱,為避免更大范圍的“貿易戰”,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已和中國就承認“中國在世貿組織框架內的市場經濟地位”一事接近達成協議,但中方還需就中國鋼鐵產出(以及是否存在傾銷)的問題說服歐盟委員會的立法者。
就在半個月前,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在斯特拉斯堡以壓倒性票數通過一項決議,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并呼吁歐盟對中國采取反傾銷措施。
盡管歐洲議會決議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但市場擔心,該決議將對歐盟委員會下半年正式提交意見產生導向作用。不過目前看來,情況比想象樂觀。
據路透報道,歐盟委員會現在準備在世貿組織框架內接受中國貿易地位的變化——中國將被視為自由市場,而不是由政府主導的經濟體。
在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同時,歐盟委員會希望加強歐洲市場抵御中國廉價商品沖擊的能力。歐盟委員會主席讓-克洛德·容克在七國集團峰會期間指出:“如果市場被扭曲,那么歐洲不能毫無防備。”
華爾街見聞稍早提及,按照歐盟規定流程,歐委會拿出具體提案后交付歐盟理事會審議通過。如果要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提案最后將交付歐洲議會和各國議會完成相關法律條文的修改,在今年年底之前走完所有程序。
從今年外媒反映的輿情來看,歐洲對中國向其市場傾銷鋼鐵的指責最為激烈。
今年2月15日,包括工人、企業家等在內的數千名歐洲鋼鐵行業人士,在歐盟主要行政機構所在地——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集會游行,要求歐盟正視并解決中國低價傾銷鋼鐵產品的問題。4月11日,在德國西部城市杜伊斯堡,約1.7萬名鋼鐵工人、資方代表響應號召罷工一天,抗議議題中包括中國對歐洲傾銷鋼鐵。
包括本月初引起廣泛議論的歐洲議會決議,也著重提到了中國鋼鐵產能過剩和對歐洲廉價出口的問題:比如對英國的廉價鋼鐵出口影響到英國的整個鋼鐵行業生存,威脅上萬人的工作崗位。
華爾街見聞此前綜合分析人士觀點表示,即使中國加入WTO十五年期降至,在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上仍存在爭議。并且,分析人士更傾向于“不能”自動獲得。這意味著,相比法律問題,中國是否能獲得“市場經濟地位”更是一場政治經濟的斡旋。
出于自身利益考慮,歐洲各國圍繞這一議題立場分化。例如,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國傾向于對中國采取更強硬立場。英國、荷蘭、比利時則支持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待遇。德國的態度顯得至關重要,但目前,其態度模棱兩可。
歐洲商業團體委托華盛頓經濟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調查結果顯示,歐盟若在2016年底決定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中國企業出口產品價格將下降30%,對歐盟出口量較2011年將擴大25%至50%。在之后的頭3到5年,中國出口到歐盟的制造業產品總額可能上升高達1425億歐元。歐盟會因此出現貿易赤字增長,而GDP也會下降1141至2280億歐元(經濟共同體GDP的1%至2%)。此外,這還將導致與中國企業競爭的歐盟企業、以及為這些企業提供原料與零部件的公司170萬至350萬人失業。

真誠相待,以誠還誠。 